导语:欢迎来到言语妙天下55,今天我们聊一聊对虾养殖管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对虾在全国爆发虾病,其养殖受到严重影响,到目前为止,仍受到虾病毒病的困扰;近年来,改变了以往的有病治病、大排大灌的管理方式,采取以防为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虾免疫力等措施,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对虾发病,现将总结方法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一、池塘条件
虾池面积约3亩左右,水深2.5-3.5米,每口池塘架设增氧机1-2台,放苗前虾池进行清塘,有条件的好进行清淤,冬季虾池排干水、晒池。放苗前,虾池一次性注满水,配有蓄水池的可以逐渐加满水,池水进行消毒,放苗前半个月至一个月,根据水质情况施肥,施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培养天然饵料,使虾苗肥水适时下塘,保证池水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均在佳范围,大大提高对虾的成活率。
二、投放健康虾苗
虾苗质量的好坏,是养虾成功的技术关键,选择活力强、健康无病、规格整齐的虾苗投放。放养密度一般在10万-15万尾/亩。放苗后的一周至三周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等异常现象,摄食和生长较好,说明虾苗质量好:如果放苗后的一个月内,出现大量死亡或持续不断死亡现象,说明虾苗本身质量有问题,应该及早放弃,避免重大损失。
三、投饵
在放苗前半个月,投喂卤虫鲜活饵料,辅助投喂人工配合饵料。营口地区卤虫资源丰富,其营养价值高、新鲜、可口,是一种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投喂卤虫,虾苗的生长速度快,虾苗体质强壮,大大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再加上是肥水适时下塘,池中有充足的天然饵料,并辅喂人工配合饲料,虾苗入池后前期的成活率高。虾苗成活率高,是保证高产的技术关键。
对虾养殖的中后期,以投喂人工颗粒饵料为主,辅助投喂卤虫鲜活饵料,以饵料投喂后的30-40分钟吃完为好。颗粒饵料不要有剩余,以防变质、坏水,卤虫在投喂前应注意其来源,喂前要消毒处理后再投喂,以防带入病原。
四、水质管理
配有蓄水池的,蓄水池水消毒后,方可注入虾池。建议每次换水量为30至40厘米为宜。没有蓄水池的,一次性加满水,补注淡水,促进对虾的生长。在养殖中后期,水质不宜过肥,以防止引起纤毛虫病等,因为高密度养殖,投喂的饵料和排泄的粪便都很多,虾载量也大,水质相对较肥,所以要控制池水的肥度。
另外,池水不宜过瘦,高密度养殖,应保证虾池里有生产力,要确保池水的相对稳定,不能忽肥忽瘦,水体不能突然转水变色,水体的生物和理化指标在短时间内不能大起大落、大幅度变化,要保证藻相、菌相平衡。养虾先养水,以确保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疾病防治
以预防为主,早发病早治疗,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纤毛虫并发症。对虾病毒病具有潜伏期,条件好时不发病,条件差时爆发。高密度养殖,很容易引起细菌病和纤毛虫病。要定期施用消毒剂和杀虫剂,以预防为主,严防纤毛虫大量繁殖。
如果纤毛虫大量繁殖,虾体和鳃上大量寄生,很难一次性杀死,特别是对虾鳃上,纤毛虫大量繁殖,势必引起烂鳃等细菌病,两病并发,严重影响对虾的体质,摄食和活动力、免疫能力下降,此时很容易引起病毒病暴发。近年来有一些实例,忽视了纤毛虫病的预防和治疗,终导致病毒病并发,导致养虾失败。在对虾脱皮时,严禁施药或刺激性大的药品,防止对虾偷死池底。
六、日常管理
经常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如水温、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透明度等,测量虾的生长情况,经常检查虾的摄食和饵料剩余情况,做到及时调节投饵量,天气闷热或阴雨天,及时开增氧机、投施增氧剂或颗粒氧,以保证上下水层有充足的氧气。充足的氧气是养虾的关键,是水质的重要指标,养虾的过程中,施药、蜕皮或天气不好时,虾农都会施用颗粒氧,连续4年养虾成功,确保池水中有足够的氧气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得对虾养殖管理要点,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请评论在下方一起交流,谢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