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水质净化与环境改良
栏目分类
行业新闻
18974803966
导语
从历年中央一号文的发布时间来看,2021年中央一号文近期将呼之欲出。根据目前已经发布的部分前瞻性政策或会议精神,今年一号文大概率将围绕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展开。主题锚定在“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过去的2020年,农业领域发展背景复杂度上升,2021年是农业系列政策开局之年,接下来,政策对于行业的指导作用、各方执行层面等可能会更加趋向于“精准滴灌”,因地制宜更显得重要。
每年的年初或上年度年尾,政府会陆续发布系列相关文章和召开系列会议,比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业领域的系列规范、通知等类似文件。从历年一号文发布内容来看,基本与上一年度12月中下旬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主题高度吻合,同时,一般情况下,本年度的一号文的文件内容的讨论稿,也均会在此会议上进行讨论和审议。
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从全球来看,粮食安全继续“警钟长鸣”,国内粮食价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稳定上涨。经济形势复杂,粮食领域处于“定舱石”、“稳定器”的作用。近期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粮食与物资储备局等相关数据整体良好,但也需要看到,部分粮食在结构性矛盾方面仍较为突出。对粮食必须要保量稳供,这一提法继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农业农村系统已立下“军令状”,务必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
从形势来看,未来2021年一号文将继续农业政策导向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预计接下来,国际粮食生产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而我国粮食供需关系正在发生由量到质的结构性变化。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特别是玉米,据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司长秦玉云介绍,2020年商品库存达15年水平,东北商品是上年同期的3倍。库存增加,我国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抵御风险和维持有效供应能力增强。而随着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安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粮食企业是主力军,是藏粮于市的重要载体。当下,需要靠市场调节的同时,需要推动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的结合,以直接调控变为间接调控,确保粮食平稳运行。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会议精神提出要解决好种子问题。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在稻米方面,基于“要解决好种子问题”的定调指引,接下来将延续国家在《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文件中提到的,要求“稳面积与提品质并举,杂交稻与常规稻并重;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加快常规稻品种提纯复壮,降低用种成本,发挥常规稻品质优势,提升种植效益”。几年前,进口高端大米较受人们喜爱,促使国内本土常规优质稻的研发进程也加快步伐,特别是一些地域品种。而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的:解决好种子与耕地问题,这同样体现出政策匹配性与延续性。此类稻谷优质品种与自当地然资源禀赋相匹配,并且符合整体政策趋势,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今年1月20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和《“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因此可以预计的是,前文所叙及的粮食领域相关内容,将在很大程度上,在十四五规划目标中得到体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
有“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这个问题,分三层:
2(推进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注:这句话,有成流行金句潜质。
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
有饭吃,才有底气。
3,构建新发展格局,
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关键词:巨大空间、大有作为。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
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注:四个最。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有效衔接)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政策不留空白。
2(常态化监测)
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
继续精准施策。
3(产业帮扶)
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
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5(5年过渡期)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
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
注:这是个重大信号。
6(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
逐步实现
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质量上,高标准农田)
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4(保护上,黑土地保护)
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5(科技上,自立自强)
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注:比如,种子。
6(种地上,调动农民积极性)
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
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注:党是领导一切的。书记责任重大。
8(结构上,供给侧改革)
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9(生猪上,恢复生产)
促进产业稳定发展。
10(走出去,要支持)
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立足当地特色资源,
优化产业布局,
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普及科学知识,
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3(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保持战略定力,
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
4(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注:农村资源要素,除耕地外,还包括宅基地,等等。
5(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
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
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
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
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四、保障措施
1(县委书记)
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
2(村支书)
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3(各类资源)
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
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
5(各类人才)
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根据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通稿整理